7月15日,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苏州规划”)发布公告称,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,购买北京东进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东进航科”)100%股权配资炒股平台 配开网,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。
双方有望实现协同
据了解,苏州规划以规划设计与工程设计为核心业务,2023年登陆A股后业务向工程总承包及管理、智慧城市领域拓展。近年来,公司业绩承压。财务数据显示,2022年至2024年,苏州规划营业收入分别为4.04亿元、3.91亿元、3.08亿元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954.66万元、7805.33万元、2905.88万元;2025年一季度,其营业收入4624.81万元,同比下降18.42%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2.58万元,同比下降5.65%。
此次拟收购的东进航科深耕低空经济领域多年,成立于2001年,主营业务涵盖空中交通管理领域的低空空域规划、运行管理平台建设、系统运营服务,以及空管设备、软件、系统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。公司持有《空域评估技术支持单位》证书及民用无人机企业服务能力(甲级)等多项资质。值得一提的是,公司曾挂牌新三板,并于2024年8月份终止挂牌。
公告显示,双方业务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。具体来看,随着低空经济发展,城市规划需统筹地面与低空空域布局,苏州规划可整合东进航科的低空技术经验,形成全域立体规划新范式;同时,公司依托既有城市规划数据与东进航科的低空数据融合,推进国土空间信息模型(TIM)等平台开发,构建城市三维空间数字底座,提升综合服务能力。
本次交易完成后,苏州规划业务将从地面空间规划拓展至“空地融合”立体规划、运营管理及关联产品的综合性业务,增强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,在技术、产品、市场、管理等方面协同提升盈利能力。
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此次收购是苏州规划对低空经济赛道的主动布局。东进航科的低空技术积累能帮助其突破传统业务边界,构建“地面+低空”全域规划能力,既可为业绩增长破局,也能抢占低空与城市规划融合的市场先机,为行业探索可复制的新商业模式。
低空经济前景广阔
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,推动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、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。
当前各地对发展低空经济热情高涨,截至目前,多个省份已经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。
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发布的《低空经济发展报告(2024-2025)》显示,截至2024年底,我国已有42家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整机制造企业,各地共出台低空经济直接相关政策文件共225部,其中实施方案(行动计划)类文件139部,发展规划、地方条例类31部,扶持政策类55部。
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数据预测,到2025年,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.5万亿元,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.5万亿元。
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产业化,未来五到十年有望成为万亿元级增长点。其科技密集、产业链长、场景丰富,融合传统通用航空与无人机服务,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。苏州规划借此切入该领域,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向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关键一步,将推动其空管业务拓展与战略升级。
余丰慧进一步表示,从区域视角看,此次并购暗含苏州规划依托地域优势的布局逻辑。苏州及长三角经济活跃、产业集群完善,在智能制造、无人机研发等领域基础扎实,东进航科的低空能力与本地资源结合,有望形成“规划—落地—运营”闭环,提升苏州区域竞争力,甚至通过技术输出辐射全国,为区域低空经济协同发展提供“规划先行”样本。
不过,此次收购也存在一定隐忧。财务数据显示,2023年、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,东进航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562.88万元、5940.14万元、908.34万元;净利润-848.94万元、-3301.33万元、-2631.69万元。截至2025年3月31日,其总资产为8440.95万元,所有者权益1815.52万元。
本次交易完成后,东进航科将纳入苏州规划合并范围,有望提升公司综合实力、拓展收入来源、分散经营风险。但目前东进航科审计、评估工作未完成,交易价格及股权结构变动情况尚未确定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本次交易存在多重风险,市场环境变化及监管审核可能影响交易方案,若各方无法达成一致则交易可能取消;东进航科若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等重大不利事项,交易可能暂停、中止或取消;行业竞争加剧,若东进航科无法保持竞争优势,可能面临产品替代、客户流失及市场份额下降风险。
(文章来源:证券日报)配资炒股平台 配开网
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